中欧脱钩的风险,暂时没有了
4月4日-7日,马克龙高调访华,从联合公报中可以看出,双方达成的合作非常广泛,从政治到经济、从航空到核电。
尽管有冯德莱恩这个不速之客,但本次访问依然称得上是相谈甚欢。
(图源:环球时报百家号)
至于印度,增长性确实不错,但市场规模暂时还不大,而且开放性实在太差,比如说,去年小米被印度冻结了6亿美元存款,又罚了5亿人民币。
小米已经算是投资印度的典范了,要工厂给工厂,要供应链给供应链,听话得很,但即使这样,也难逃挨整,要知道,小米这么多年在印度总计都没有赚到5亿。
你以为人家这是针对中国,那格局就小了。
2022年10月,谷歌在一周内,连续被印度政府反垄断处罚两次,合计处罚金额21.6亿人民币。
具体来说,谷歌在安卓系统内预装了一大堆APP,尤其是支付系统,令印度本土支付系统公司难以发展,印度政府一看,这还得了?
罚,同时命令谷歌必须允许使用第三方支付程序,其实就是印度本土的支付APP。
当年谷歌在中国闹得那么大动静,也没被罚一毛钱,人家就敢一周内连罚两次,用某位大V的话来说,印度向来擅长暴打国际资本。
欧盟的经济规模和市场开放性倒是不错,问题是增长性太差,2008年欧盟GDP为16.3万亿美元,2020年反而只有15.37万亿。
要知道,欧元的汇率是长期高于美元的,因此货币因素影响较小,单纯就是经济增长太少。
这么一对比,反而中国三项条件都符合,市场规模大,开放性良好,至少不会明着歧视,甚至对外企多有优待,增长性也不错,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多么优秀,我们的不足多得数不清,郭德纲有句名言,“不是我很优秀,全靠同行衬托”。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萧条,中国已经是相对最合适的抱团取暖对象了,而我们也很需要缓和与欧盟的关系。
德国总理舒尔茨已经在去年年底访华了,马克龙最近也来了,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大概率会在上半年访华,当德、法、意都能和中国展开合作时,那中欧脱钩的风险,暂时就没有了。
不过,中欧关系回暖的背后,也要看到其中的局限。
“北溪-2”被炸,德国不敢吭声,法国也好不到哪里去,九百亿澳元的潜艇合同被美国抢走,马克龙也没什么强力回应。
前番舒尔茨访华,只待了一天便匆匆离开。本次马克龙访华,虽然待了三天,比舒尔茨要多不少,却带着冯德莱恩,别看冯德莱恩是自己吵着要来的,但从名义上是马克龙邀请的,如果马克龙不发出邀请,她就来不了。
可马克龙最终还是邀请了,可能是有小心思,也可能是需要给拜登一个交代。
不管真相如何,都能看出中欧关系的天花板就摆在这里,双方脱钩很难,但也无法再往上太多了。
不过对中国来说,只要德法能定下“不脱钩”的主基调,就这已经够了,我们从来都很清楚,欧洲是西方阵营的一员,试图将其拉拢过来是不现实的。
但通过经贸往来,让欧洲挣扎摇摆,以牵制美国的精力和资源,让欧洲不会完全为美国所用,是可以做到的。
冷战已经结束了,我们确实不能继续停留在冷战思维了。
但不搞冷战思维,并不是解除对美国的防备,反对冷战思维、不搞阵营对抗的核心意思是,要杜绝阵营两极分化。
毕竟现在全世界美国还是老大。如果真的搞绝对的非黑即白。绝对的两极分化、泾渭分明。在我们自己国际体系还没有建立成功的时候,完全搞成世界两极分化,那全世界只能去被迫用美国体系了。
因为美国体系现在虽然烂,但的确是唯一可以运转的成熟国际体系,体系本身就是一种产品,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取而代之的产品。
有句话说得好,关键不仅仅是你有没有能力砸烂旧世界,你还得有能力去创造新世界。
所以我们需要给我们自己的国际体系争取时间,努力地去挖美国墙角,避免全球两极分化战队。
很多国家并不是心甘情愿支持美国,他们只是没得选而已。
欧盟里面的法国和德国,你指望他们反美肯定是没戏的事,但这不代表他们不想自成一派,当个诸侯。
以后全世界的趋势一定是多极化的,这是每个地方的地区大国发展起来以后,带动周围的小国辐射发展。
德法就是欧洲区域的核心。
对于这些地区大国,我们就算不能争取他们倒向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想,哪怕这些人就是骑墙捞好处,维持偏向中立就行了。
朱元璋成功之前,谋士朱升对他说,我们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而拉拢德法,让中欧维持不脱钩的状态,就是这个战略必要的组成部分。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欧盟,美国,中国,欧元,中欧,德国,印度,欧洲,逆差,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