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决心,戴珊的决断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一切商业竞争的核心都是组织的竞争。淘宝天猫商业集团展示出的组织变革的行动力,与阿里一直以来提倡的敏捷灵活的组织文化密不可分。
2015年张勇接任阿里巴巴CEO时曾表示,希望当时员工数已经达到3万人的阿里,能像豹子一样敏捷。当年启动中台战略时,敏捷灵活同样是重点——大中台打通了各个业务体系,有了中台的底层支撑,前台可以轻装上阵,迅速开展行动。
疫情之后,阿里从中台战略过渡到了多元化治理,张勇强调把中台做薄,但敏捷灵活仍然是核心思路。2021年7月,他在内部信《让组织更敏捷,让文化更简单》中提到,“面对快速变化和高度竞争的市场,组织必须变得更敏捷。敏捷组织的建设必须从集团顶层开始做起。”
也正是从2021年年底,阿里的业务总裁们开始承担起小CEO的职能,除了业务,财务、人力、技术等都要揽下来。
到今天,阿里发展成为拥有近24万员工的庞大组织,如何继续保持敏捷,维系创新能力和动作高效,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
而从阿里的历史发展来看,每一次组织调整,都与阿里对于市场变化的敏锐感知有关,对于出身十八罗汉的戴珊来说,对这样的变化再熟悉不过。
针对淘宝天猫此次调整,虎嗅的一篇文章也援引分析人士的看法,认为“灵活”将是今年淘宝天猫的关键词,“不仅可以独立制定集团策略,各个业务线也被赋予更自由的施展空间”。
戴珊当然也很清楚,淘宝天猫所面临的是已经流量见顶的电商行业,以及不断做出各种新动作的竞争对手。在这样的环境下,谁的反应与决策更快速,谁就能多一分增长的确定性。
有意思的是,2015年,也就是阿里启动中台战略那一年,另一家超级巨头谷歌在太平洋对面完成了拆分重组,成立了母公司Alphabet。谷歌希望通过拆分,将各业务线独立,明确责任,让公司运作更透明,每个子公司成绩如何也很清楚。同时鼓励创新,鼓励优胜劣汰。
张勇也总结过类似的组织设计心法——“无非是在特定的时间点,解决纵与横、分与合的问题,关键在于纵横、分合,如何选择。”
在解释为什么拆分重组时,谷歌还说了这样一段话:“随着时间推移,公司会变得更循规蹈矩。但在科技行业,颠覆性创新不断推动着下一个巨大的增长领域,你需要让自己有一些不安分,以继续保持与行业挂钩。”
短时间内的调整,必然会带来组织内部的不安,而这种不安,也是创新的开始。
如今,随着淘宝天猫商业集团的迅速调整,其他业务集团的调整估计也会很快到来。就像8年前一样,凭借着敏捷灵活组织文化,阿里又一次走在了前面。
你如何看待淘宝天猫的调整?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淘宝,阿里,集团,组织,用户,业务,敏捷,商业,核心,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