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网 一起学习网


跨国高管用脚给你带路

新闻资讯 全球,外资,中国经济周刊,跨国企业,高管,首席执行官,中国市场,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eo,工厂 09-10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 北京报道

从2023年春节以后,全球媒体就发现“到中国去”成为几乎所有著名跨国公司一把手的最紧要行程。

这些跨国企业的全球董事长或CEO亲自出马 “重返”中国,穿梭在中国各大经贸论坛,到工厂园区开新厂,与当地政府一把手洽谈合作,找寻商机,以实际行动给中国投下“信任票”。

过去3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大国博弈加剧,这些世界底层逻辑的改变正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跨国企业对这些变化最为敏感。

外资高管来华背后有何驱动力?在布局新一轮投资后,他们对中国市场有何新期待?

《中国经济周刊》独家采访了宝马全球董事长齐普策、日立制作所取缔役会长东原敏昭、昕诺飞首席执行官洪岸礼、泰佩思琦全球CEO Joanne Crevoiserat、武田制药全球CEO卫博科、安利全球首席执行官潘睦邻,独家解读外资高管访华潮。

3月25日,法国达能集团全球CEO盛睿安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这是一次100余位世界500强或行业领先外资企业的全球董事长或CEO、知名学者与国际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大规模国际论坛,嘉宾阵容之庞大令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外媒纷纷感叹,中国正在向世界展示其经济已经有序恢复。

4月5日,盛睿安再一次作为法国总统马克龙豪华商务代表团成员,又来到中国进行参观考察。

10天之内,一家跨国企业的全球CEO两次来到中国市场考察,如此高频非常罕见。

外媒惊叹,中国正在掀起一股跨国企业高管访华潮。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到博鳌亚洲论坛,再到海南消博会,跨国企业一把手频繁出现在中国各地,他们参会、考察、受访,谈合作、走市场,以实际行动投资中国。

“下一个中国”在哪里?还是在中国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Joe Ngai)表示,在过去的10年、20年大家都享受和经历了中国的红利,大家都赚到钱了。“今年我到任何一个国家,大家都在问,下一个中国在什么地方?显然,下一个中国,还是在中国。”

倪以理认为,中国有日益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产业结构正向服务业转型,消费也在升级。“我相信,未来10年,如果一位全球CEO放眼全球寻求增长点时,他不能忽视中国。这正是中国的重要之处。” 倪以理表示。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保守预测,如果未来10年中国的GDP年增长率保持在2%,那么累计增长总量将与今天印度的GDP持平。如果中国的GDP年增长率能达到5%,那么累计增长总量将约等于目前印度、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的GDP总和。

根据德国《商报》引述德国联邦采购物流协会的最新调查结果称,56%的企业希望扩大在华采购,与半年前相比,德国企业更加依赖中国市场。

英国《金融时报》2月9日报道称,今年以来,全球投资者创纪录地买进了价值210亿美元(约合1410亿元)的中国内地股票。“在强劲经济数据的刺激下,交易员们以更大手笔押注中国重新开放在股市引发的涨势还将持续。”

《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了10余家跨国企业,他们均认为尽管当前全球产业链朝着本土化、区域化和多元化方向重构,中国依旧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最齐全的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难以替代。跨国企业之所以给当今的中国投信任票,是因为在参与中国经济发展中,看到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能够带来巨大的商机。

宝马集团全球董事长齐普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世界带来新的增长机遇,更给全球规模的创新和可持续技术发展提供契机,还在国际间架设友谊的桥梁,释放出多边合作的强烈信号。”

目前,宝马与长城汽车各出资50%共建的合资企业光束汽车正体现了这一点:双方优势互补,产品则同时瞄准了中国和国际两个市场。

正如倪以理所说:“信心是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一切增长的源泉。来到中国,你会发现年轻人都相信,未来10年、20年、30年,他们的生活会比上一代更好。”

(本文图片均由《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肖翊拍摄)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中国,全球,中国经济,高管,跨国企业,中国市场,特斯拉,集团,德国,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