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中产孩子出国留学开始考虑性价比,数百万欧美学校不香了?
新闻资讯
高学历对于中国还是稀缺,而且回报并不低,当下中国有806万研究生,对比全国人口比例是0.62%,而美国早在十年前,美国25周岁以上的人口中持有硕士学位高达7.62% ,博士学位比例2.94%。尤其在某些科研开发领域,研究生博士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也正因此,留学和考研普遍化的现象,与其说是学历贬值,不如说这是学历正常化。
更重要的是,从数据来看,读研究生回报依旧为正。 按照麦可思数据显示,以2016届本科生为例,毕业五年之后,有学历提升的人群月收入为11099元,就业满意度是83%,而没有学历提升人群也就是仍旧本科生的同届生,月收入是10256元,就业满意度是76%——可见无论收入还是就业满意度,学历提升虽然需要时间金钱投入,稍微拉长一点时间线,还是有不错的回馈。
不少专家喜欢用孔乙己脱下长衫鼓励年轻人进工厂打螺丝,或者说扎堆留学考研不理性,但是这忽略了市场自身的规律,或者年轻人在有限条件下选择的理性。人是经济人,多数外人看不明白的行为,有其背后理性逻辑。
管理学上有一句名言,你考核什么,就得到什么,留学考研也是一回事——当官方标准在全球排名、海归、研究生、博士之类定下硬性标准之时,总有人能够在几个选项中找到一个结合点,来实现自身选择最优化。
过去主流选择英美,是繁荣时代不惜豪掷千金的表现,而如今留学断供上了新闻,东南亚成为主流选择,体现了时代的变迁——表面是留学负面新闻讨论,映射出性价比之下的权衡,其实恰恰体现了学历回归理性,这也是中国社会成长的一部分。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编辑 | 刘军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东南亚,中产,学历,美国,中国,研究生,学费,家庭,留学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