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网 一起学习网


中国疫苗出海:虽已扬帆,并未远航

新闻资讯 疫苗,企业,新冠,产品,市场,病毒,疫情,销售额,hpv,全球 09-10

文 | 孙爱民

编 | 王小

咨询机构沙利文的分析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疫苗销售额排行榜上,默沙东靠四价HPV疫苗和九价HPV疫苗两款主力产品,以136.5亿元高居榜首,只比排名第二、三、四的沃森生物、辉瑞、北京生物所三家总和少5.4亿元。

“疫苗行业创新能力缺乏。”这是沙利文分析中国疫苗行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中国疫苗产业的市场化起步较晚,至今仅有20多年的时间,2018年时,国内有疫苗批签发记录的企业59家。

疫苗研发周期为8年-20年,为保证安全性,仅观察毒副作用有时需要几年时间。所以,新兴疫苗企业成熟期比创新药企来得更晚。

“缺乏本土重磅疫苗是有原因的,至今,国内企业的疫苗研发仍以me-too居多,在疫苗品种的进程上仍处于仿创品种追赶阶段。”上述参与《中国疫苗发展报告》撰写的研究人员说,与一般药物相比,疫苗产品销售更加依赖国际合作,但是国际合作的达成不是简单的把产品卖出去,也要看研发、设计、交付、使用后的评价等。

尽管me-too产品也讲究技术含量,但全行业以me-too为主,与大投入、长期投入的跨国药企相比,在产出重磅产品的能力明显处于劣势。

创新型疫苗,包括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多款新型疫苗已走出实验室,其中,重组蛋白疫苗已应用于预防乙型肝炎、HPV、流感病毒、带状孢疹病毒等领域;2015年,首支病毒载体疫苗用于抗埃博拉病毒;2020年,首支新冠mRNA疫苗获批上市,在三年疫情中表现不俗。

“该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科技创新。”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封多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内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国内上市疫苗龙头布局多年,研发投入逐年增长,创新疫苗即将步入收获期,但整体产业的发展落后成熟市场10到20年,其中二倍体技术、纳米佐剂疫苗、DNA载体疫苗、重组病毒样颗粒疫苗等疫苗技术平台仍有较大升级空间。

“初创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有很多痛点和难点,要真正走出去,必须拿出来好东西,至少是别人觉得一流的东西,否则只是满足一时的需求。”上述国内疫苗初创企业高管表示。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疫苗,中国,企业,产品,北京,美元,国内,亿元,市场,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