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网 一起学习网


推动德日印巴“入常”,这一次拜登怕是又要失败了

新闻资讯 安理会,联合国,g4,美国,否决权,成员国,联大,五常,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决议 09-20

美国表态支持G4“入常”,说到底是出于地缘政治考虑。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图/新华社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图/新华社

安理会改革不是单边主义式的行动

照目前形势看,拜登再鼓与呼,美国的安理会扩容计划也过不了关。如果照此发展,美国下一步就可能把焦点对准限制“五常”的一票否决权上。去年77届联大通过的成员国可以开会讨论“五常”否决权使用情况的决议,已在预示美国的下一步动作。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扩容还是“五常”否决权问题会成为下一个争论的焦点,都不能成为单边主义式的行动。

比如,美国有什么资格提出自己的安理会新常任理事国名单?之前美国对G4国家作了支持“入常”的许诺,这种做法算不算是用安理会席位示恩卖好,以图达到有利于美国的目的?

之所以质疑这一点,是因为目前安理会“五常”中,本就是西方国家占多数,已经失衡了。如果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按美国意志扩容,有可能进一步失衡,这是需要警惕的。

不过,在安理会改革一事上,中国的处境相对比较从容,并不被动。一方面,中国对安理会改革的主张一直很明确,即必须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必须应确保中、小国家能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安理会参与决策,安理会扩大必须坚持地域平衡原则,兼顾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代表性,等等。中国的立场众所周知,也得到了联合国多数成员国的赞赏。

另一方面,在一票否决权问题上,中国也比较主动。

联合国的相关统计表明,“五常”中,苏联和俄罗斯是使用否决权最多的国家,共使用了111次,美国是81次,而我们中国只使用了16次,其中10次用在了叙利亚问题上。中国的否决权,都是出于国际公义或代表占联合国2/3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使用的,而目前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家,也可能暂时搁置否决权问题。

因此,拜登推动德日印巴“入常”这件事,虽然可能在联合国成员国引发新一轮的剧烈博弈、合纵连横,但中国的立场大概是最透明和可预期的,因此也最容易被联合国多数成员国认同和理解。

撰稿 / 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 / 刘天红

校对 / 刘军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安理会,联合国,美国,否决权,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入常,新华社,成员国,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