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对中华儿慈会开展全面调查
针对群众举报和媒体反映的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及其他有关问题,民政部高度重视,约谈督促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切实负起责任,依法依规维护所涉家庭的正当权益。近日,民政部已派出调查组入驻该基金会开展全面调查,坚决查处和纠正违规违法问题。调查处理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此前报道
《儿慈会回应“配捐”诈骗风波:确存失职责任》
央广网北京9月15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陷入“配捐”诈骗风波。该机构志愿者柯某孝被指涉嫌诈骗数十名大病患儿家长,卷走上千万元善款。涉事项目为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9958儿童大病紧急救助项目,服务于0至18岁的困境儿童群体。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是具有民间色彩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于2010年1月12日成立。事发后,中华儿慈会回应称,柯某孝不是该会工作人员,曾在该项目河北廊坊地区合作机构中当过短暂的志愿者,中华儿慈会从未委托柯某孝个人为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筹集资金。目前涉案人员柯某孝已被拘押调查。“配捐”诈骗是如何发生的?
中华儿慈会在地方的合作机构天津市北辰区天眷公益服务中心出示的情况说明(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孙丹丹说:“我们也是想在当地能有人在大病患儿的资料提报上帮着我们去做对接,核实内容资料的提交、申请等。当时在这家机构,柯某孝以这样的身份成为了志愿者。根据天津的这家合作伙伴的反馈,柯某孝是承担了多个公益组织的志愿者身份。”
被骗患者家属筹资参与“配捐”,钱打到了柯某孝个人账户后,为何会按约收到来自中华儿慈会的回款单?
孙丹丹说:“符合我们救助标准的,我们会给他走救助流程,您看到的是我们救助金的拨付。可能一些是直接找我们救助的,我们直接面对了家长,有一些是各地的救助站提交的资料,我们收到的是救助站统一收集给我们再去审核,看符不符合,然后给他拨付,都是有可能的。”
孙丹丹表示,涉案人员柯某孝个人在大病患儿家属群里发起的所谓“配捐”活动,并非在互联网募捐平台上进行的。
孙丹丹说:“互联网募捐平台组织的配捐活动,我们是会动员我们的项目参与的,所有善款的筹集都是在民政部允许的20多家互联网平台上开展的,中华儿慈会是作为善款的接收方。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发起这样的配捐活动,还要把钱打进他的个人账户上。”
中华儿慈会对中国之声表示,公安机关正在对此案进行调查。当务之急是如何对这些本就因病陷入经济困境,又遭遇“配捐”骗局的家庭进行专项救助。孙丹丹也承认,在相关项目团队的管理方面,中华儿慈会确实存在问题,后续要对项目团队进行规范。
孙丹丹说:“有一些责任我们肯定是不会推脱的。在整个管理方面我们肯定是存在问题,要有一些规范和提高。我们想在互联网平台给他们上一个专项筹款项目,尽可能动员社会公众的力量关注这个群体。我们是有专门人员接待他们,给他们一个绿色通道的救助。”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中华,家属,患儿,廊坊,大病,之声,基金会,记者,总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