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校园,成了巴以冲突“第二战场”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过去一周以来,巴以冲突的局势加剧,不仅让加沙地带的数百万平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放眼全世界的许多角落,人们也正因这场激烈冲突而变得分裂。
“在冲突愈演愈烈之际,持异见学生间的紧张关系已在美国部分大学校园里爆发。”当地时间10月14日,路透社报道指出,许多美国大学已成为巴以双方抗议活动的爆发点,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精英高校都卷入这场“争议旋涡”,学生之间的对立关系达到白热化。
在这些大学里,各自支持巴以双方的学生群体大量紧张对峙,甚至爆发暴力冲突,哥伦比亚大学一度封锁校园。更严重的是,这种分歧已经蔓延到美国的各个校园,似乎没有停止的迹象。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指出,美国大学校园里围绕巴以冲突的两极分化已经存在许久,过去一周的所发生的一切更是加深了这种两极分化。许多学生针对巴以历史问题的冲突和究责发表了严厉的批判言论,或谴责哈马斯,或谴责以色列,或谴责所有暴力行径……也有许多匿名接受采访的学生坦言,巴以冲突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并承认自己确实对这一段历史不熟悉。
同时,这场冲突也重新点燃了关于所谓“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后果文化”(consequence culture)以及大学校园言论自由的讨论。路透社报道称,未来几天,美国大学校园气氛可能会变得更加紧张。
当地时间10月12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内的亲巴勒斯坦群体和亲以色列群体对峙。图自美联社
克雷格认为,“共情”是可以实现的,尽管对于与冲突有密切关系的人来说,“共情”可能会更加困难。“我相信任何人都有同理心是可能的。”他说,考虑到目前发生的事情,我理解对彼此的立场产生‘共情’是一种挑战。”
而与这位学生所想的不同,媒体对此并不乐观。《商业内幕》网站评论道,只要战争在以色列和加沙地带肆虐,美国大学校园里的冲突也会持续下去。
该网站还指出,这场冲突还重新引发人们关于欧美所谓“取消文化”、“后果文化”以及大学校园言论自由的讨论。“取消文化”,即旨在要求对那些所谓“发表明显不当言论或者做出出格行为”(不限时间)的人或团体进行全方位抵制和封杀,从而使之受到惩罚。如今,哈佛学生团体撤回声明以及多名学生撤回支持表态,都是一种担心受“取消文化”影响的表现。
路透社认为,未来几天,美国的校园气氛可能会变得更加紧张。当前,以色列誓言要消灭哈马斯,以报复巴勒斯坦激进分子发动的针对以色列的史上最致命袭击。
截至10月13日,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双方超过3200人死亡。巴勒斯坦卫生部门13日晚间宣布,本轮冲突已致巴勒斯坦方面1949人死亡,受伤人数超过8600人。其中加沙地带死亡人数为1900人,受伤人数为7696人。约旦河西岸死亡人数为49人,受伤人数超过950人。以色列卫生部更新数据显示,自本轮巴以冲突以来,以方死亡人数超过1300人,受伤人数至少达到3484人。
与此同时,加沙当地人道主义危机在日益加剧。据联合国网站消息,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主任专员拉扎里尼警告说,整个加沙地区已经有超过42.3万居民流离失所,其中27万多人在近东救济工程处的庇护所避难。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巴勒斯坦,以色列,学生,哥伦比亚,美国,哈马斯,冲突,大学,路透社,当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