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网 一起学习网


万亿特别国债终于落地,背后的三大意义

新闻资讯 国债,债务,财政赤字,债券,赤字,财政,财政政策,基础设施,预算收入,额度 11-01

一万亿特别国债的靴子终于落地,回应了外界对当下经济的预期。

据新华社报道,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 2023 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草案,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 2023 年国债 10000 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全国财政赤字将由 38800 亿元增加到 48800 亿元,预计赤字率由 3%提高到 3.8%左右。

七天前,智谷趋势已经在文章中提到了箭在弦上的万亿国债到来的可能性(点击阅读)。但这笔国债仍然令人产生了两大意外。

第一个意外,新闻报道中特意指出赤字率提高到3.8%,这不仅突破了年初定下的 3% 的目标,也超过疫情时期的历史最高点(3.7%)。

提高赤字率意味着财政政策的正式加码。万亿国债会意味着财政扩张周期就此拉开大幕吗?

第二个意外,年底突然扩大财政预算,极为罕见。

这旨在做好稳增长的预期管理。只不过,稳的可能是明年的“5%”。

万亿特别国债落地,加上各地接近破万亿的特殊再融资债券以及专项债额度,中国财政已经“三箭齐发”。

现在,人们大约更想看到的,是种种超预期大招背后,撸起袖子拼经济的那股劲儿。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 GDP 增速大超预期,但万亿特别国债的非常规财政政策在四季度落地同样超出预期。

看似矛盾的两者超预期背后,其实说明要开始真正发力的是明年的经济。

就像这笔万亿国债,财政部明确说了有 5000 亿元就是结转到明年发行。“此次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

但事实上考虑到从发行债券再到使用债券,再到计入实物工作量之间都会存在滞后,一万亿国债对经济的拉动也许都会在2024年才体现。

明年中国大概率还会将 GDP 增长目标定在 5% 左右,对比今年的情况,这说明明年财政还要继续前置发力才行。

尤其是房地产低迷对经济的影响在明年下半年才会真正显现。申万宏源指出,2021年下半年开始,地产销售与新开工的大幅走弱,加上房屋建设的滞后性,意味着将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反映为地产产业链更大的内生性压力,也意味着明年需要更大力度的稳增长政策。

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射出“三支箭”。其中一支是这一笔万亿国债。

另一支箭是同样超过万亿的各地发行的特殊再融资债券。据统计,10月6日至10月24日,全国25个地区披露的特殊再融资债券已突破了1万亿元,总额为10126.8亿元。

截至10月24日,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排名前五的省份为云南、内蒙古、辽宁、天津和贵州,发行量占比约近一半。

特殊再融资债券自2020年12月一发行,就成为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的重要手段。

当地方有债务在到期前无法还上的时候,可以发行再融资债券来还掉到期债务的本金,一一对应,以新还旧,不会增加债务余额。

而特殊再融资债券,“特殊”之处就在于可以用于偿还存量债务,不需要再列明被偿还债券信息,所以也被认为是将隐性债务“显性化”的方式。但这会增加债务余额。

云南,拿下了现阶段最高的特殊再融资债券额度,1076亿元。背后是总体可控但仍然负担较重的债务。2022 年末,云南省直接债务余额为12098.3 亿元,同比增长10.5%。

至于同样获得千亿额度的内蒙古,却有望成为一个标杆。内蒙古城投债务率约为88%,在全国各省份中处于偏低水平,有希望较早实现隐债清零,从而起到一个化债示范作用。

至于第三支箭,则是常规保底的地方专项债额度,今年有 4000 亿集中在四季度,专项债额度60%的提前批在11-12月顶格下达,明年1月发行。平滑过渡,为了能让明年财政提前发力。

这两年宏观环境的复杂性,许多人都有感知。一边是庞大的债务灰犀牛需要化解,一边是急于造血重启的经济系统,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唯有在寒冬中主动打破限制,才能突围。比起复杂的政策工具箱,这种精气神才是人们最盼望看见的。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国债,亿元,债务,赤字,财政赤字,债券,中国,明年,再融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