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网 一起学习网


刘志军的发迹与落幕

新闻资讯 刘志军,铁道部,铁路,高铁,中国铁路,企业,中国企业,中华,客运专线,铁道部长 02-13

1

2004年初夏,德国西门子、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四巨头齐集北京,引发世人关注。

此时,正是中国铁路发展最为尴尬的时期。

由于中国铁路建设长期不足,“铁老大”早已没有了往日光辉。

坊间对铁路里程有个令人心酸的比喻, “中国人均拥有铁路不到一根香烟的长度”。

无论货运还是客运,“一车难求”、客运“一票难求”的窘困令无数国人不满。

相比国外早已投入运营的300公里的高铁,国内长期时速在100公里左右的火车以及脏乱差的城市的火车站,更是被人诟病不断。

此前,随着上海磁悬浮示范运营线通车,某些院士兴奋地抛出“磁悬浮”,希望大力推广此项技术。

与此同时,铁道部一直坚持的“自研高速轮轨”技术也出现变化。

刚就任铁道部新部长的刘志军,提出“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甚至不惜放弃研究我国研发多年的“中华之星”动车组项目。

刘志军没当铁道部长前,中国其实已经开始了高铁的研发,代表就是采用世界最前沿大功率交流传动技术的“中华之星”。

但是很可惜,“中华之星”于2002年11月创下321.5公里最高实验时速后,却在时任铁道部长傅志寰亲自体验时“掉链子”。

实验当天,由于一个根轴的托架轴承座冒烟,导致“中华之星”上的转向架故障诊断系统出现报警,被迫取消实验。

虽然实验出故障在所难免,但在铁道部看来,领导体验的关键时刻却掉链子,说明技术还是不行。

在刘志军的坚持下,“中华之星”最终项目下马。

很多人将此事与“运十”大飞机项目陨落相提并论,质疑当时的铁道部此举令民族高端制造失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更骂刘志军是个“败家子”。

刘志军对所有反对意见不加理会,他正忙着布下一场“二桃杀三士”的博弈谈判。

时至今日,即便对刘志军再有意见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场谈判确实改变了中国铁路发展迟缓的局面,成为开启“高铁时代”的契机。

可能正是清楚此次谈判被无数人眼睛盯着,刘志军事先做了精心布置,可谓环环嵌套。

2月28日,刘志军的嫡系干将,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被停职审查。

2013年7月,刘志军因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死缓,并没收全部个人财产。其涉案金额为6460.54万元,被冻结的资产达30亿元,仅房产多达374套,价值超过8亿。

据该案法官称,他们先后在北京、上海、太原等地100多家银行进行调查,为此翻阅多达400多册卷宗,光审理报告就写了10万字。

2015年10月26日,相关部门以罪犯刘志军服刑期间无故意犯罪为由,建议将其刑期减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不变。

刘志军的落马也使得国民经济中最后一个计划色彩浓厚的部门——铁道部的改革再次提上议事日程,最终改制为中国铁路总公司。

时至今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已经改制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无论运营里程还是高铁时速,均为世界前列。

时代列车飞驰的身影中,那个曾经开启高铁时代的人,已被历史甩到某个无人问津的角落。

功与过,依然任人评说着。

参考内容:

高铁风云录,湖南文艺出版社

高铁招标:一个被写入斯坦福大学教科书的经典案例,澎湃新闻

刘志军的惊天秘密是怎么被发现的,中国青年报

日本人揭秘,刘志军是怎么建中国高铁的,机加工前沿

刘志军将“名垂青史”,新京报评论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铁道部,高铁,铁路,中国,中国铁路,技术,郑州铁路局,之星,企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