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县城青年,开始不需要面包自由
作者 |杨泉、优优
贵价面包,县城人不买单
3年前,如果能在县城里喝上一杯星巴克,再配上提拉米苏和牛角包等烘焙面包和甜品,意味着和北上深人群实现了消费同步,是县城年轻人和中产“松弛感”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如今,咖啡和烘焙这对给县城人带来松弛感的最佳拍档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一边,因面粉、黄油和糖价格集体上调导致的蝴蝶效应,面包价格还在一路飙升,县城的精品烘焙面包店,从之前的排长龙变成门可罗雀,店铺倒闭了一间又一间。另一边,咖啡朝着下沉市场大规模进军,倒闭的精品面包店逐渐被瑞幸和库迪这些平价咖啡店替代。
县城餐饮市场被一分为二,9.9以下的咖啡还在持续增加,9.9以下的面包却在逐渐减少。
但现在,高性价比才能抓牢县城人的钱包。
相比起两个能买一日三餐的面包,县城人更愿意花时间期待面包界“幸运咖”的出现。
结语
爱情和面包二选一,这道10年前盛行的爱情选择题,当下的年轻人,似乎失去了选择的权利。爱情不一定到来,面包也变得吃不起。
当代餐的方包,被撒上点缀的糖粉,精致地摆放在新式烘焙店闹市中心落地橱窗里,就像是灰姑娘穿上水晶鞋和蓝裙子坐上了南瓜马车,买回家才发现不过能饱腹而已。琳琅满目的私房烘焙,仿佛贴上“手作”和“古法”四字,就能贩卖精致和用心。
但县城里的年轻人,对于吃贵价烘焙这件事的热情,似乎只存在于新店开业期间和尝鲜。烘焙店高调入场,落魄离场。
动辄几十上百的面包,情绪价值主要在于精致的朋友圈。用一日三餐的饭钱换两个面包的操作,怎么算也不划算。
同样是面粉,鸡蛋加配料,楼下的包子铺和街边的煎饼果子摊,才是永远的排队王。
*本文中均为化名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面包,县城,面包店,私房,店里,山姆,都是,小红,的人,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