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作时是医生,讲待遇时是学生,规培生“双标”该改了!
采访中,多位医学界人士恳言,从医这条路并不容易,压力大、责任重是常态,建议适当改善规培生尤其是专硕生待遇,多措并举构建正向包容的规培环境。
鼓励同岗同酬,适当改善专硕生规培待遇。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朱莉建议,可通过政府财政拨款、学校奖学金、导师科研项目津贴、医院科室绩效、社会捐赠等渠道,多方合力增加规培生特别是专硕生的获得感。
记者注意到,2022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全面实施临床轮转学生、学员同岗同酬制度。目前,不少规培医院都已明确专硕生所享待遇。
推动规培与专硕并轨,畅通医师发展路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建议,取消医学院毕业生专硕考试,毕业生进入规培一年后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者同步进入专硕培养阶段,完成规培者若同时达到专硕学位授予条件,可获得对应学位。
加强正向激励,构建和谐包容的规培氛围。江苏青年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陈蕴哲认为,一方面,要为规培生设置便利、保密的维权投诉和处置反馈机制,接诉即办,对多次被举报并查实的劣迹科室、医院,应采取限制规培名额、暂停科研项目申报等惩戒措施;另一方面,对认真负责的带教老师和科室团队,也要加大奖励表扬力度,在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倾斜。
更加关注规培生身心健康。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公共管理学系主任林振平建议,规培医院和高校应加强协调,安排好专硕生规培期的工作量和时间。此外,院校双方需建立健全规培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机制,定期筛查,及时干预,注意避免“听完讲座写感想”等不必要的留痕形式主义做法,防止进一步加重规培生负担。
■新华时评
应“艰苦其学习”
与“灿烂其前景”并举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 李恒
救死扶伤,没有小事。培养一名“会看病、看好病”的合格医生,绝非一朝一夕。面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保障人民健康的新形势、新任务,着眼于筑牢医生职业起点“塔基”,“规培”这项职业培训制度该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规培,全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成为医生必经的一步淬炼。简言之,就是医学生毕业后还不能独立规范地开展临床工作,必须在相关医院接受一定时间的、以提高临床诊疗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
这些青年医生是卫生健康行业的未来,是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守护者,关心关爱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是关爱我们每一个人。
不少医生说,踏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并非所有诊疗都能依着教材“照方抓药”。大到紧急抢救、找准病因,小到接待患者、询问病情,只有经过严格带教和反复训练,才能更好掌握治病救人的临床本领。
如果说学校是“引进门”,那么住院医师规培就是“带上岗”。医生职业起点的“第一课”,来不得半点马虎。
要求住院医师完成一定数量的手术或检查操作,指导他们问病史、做查体、记录病历甚至帮助住院病人配药送药,一件件看似简单琐碎的小事,是培养临床思维,筑牢合格医生基本功的大事。
一名医生以亲身经历为例说,她参加规培时,曾经和同学一起大半夜被老医生叫到急诊观摩一个罕见病例。多年以后,这段远不同于教材学习的鲜活记忆,让她成功抢救了另一位急症患者。
日积月累的磨炼,才能锻造“胜任力”。
一面是严管,一面也要厚爱。实际工作中,住院医师有的工作强度大,心理承压也大。医疗机构应注意带教和风细雨,给予足够暖心关怀,让住院医师在增长才干的同时,感受到更多职业尊严和归属感,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度过从学生向医生转变的“淬火”期。
为保障住院医师合理待遇,中央财政安排3万元/人/年的资金补助标准,同时通过生均拨款等方式,支持高校加强专硕研究生培养。2015年起,中国医师协会对全国住院医师规培基地进行抽查评估,对部分培训质量不高、合理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等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基地医院,要求整改或责令退出。
建设健康中国,解决好老百姓的看病就医问题,需要培养更多均质化的好医生。进一步优化住院医师规培制度,应“艰苦其学习”与“灿烂其前景”并举,持续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输送更多优秀医务人员,让他们职业生涯尽其所能,得其应得。
监制:卢刚 | 责编:陈改 | 校对:张慧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医院,培生,医师,医生,待遇,学员,科室,研究生,单位,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