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小蛮腰”1小时被闪电劈6次:超高建筑为何老“渡劫”,不会“闪了腰”吗?
4月19日以来,广东多地出现大暴雨。20日下午,雷雨云团横扫广东,广州更是黑云压城,电闪雷鸣。据“广东天气”微信公号公布的视频画面显示,当晚19至20时,广州地标广州塔(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频繁被闪电击中(科学术语叫“接闪”),闪电通道成像系统精准捕获了6次闪电光学影像。21日,“广州塔1小时内连续6次接闪电”冲上多平台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小蛮腰为何老遭雷击?”“小蛮腰不会真被闪了腰吧?”
公开报道显示,作为广州的超高建筑,广州塔已多次与“闪电”相会,相关图片和视频在网络上随处可见。此外,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台北101大楼、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大楼等超高建筑,也多次被拍下“被闪电击中”的震憾画面。闪电为何特别青睐这些超高建筑?这些超高建筑又是如何做到“雷打不动”的?高层建筑安装了避雷措施就百分百安全吗?普通民众如何防雷电?上游新闻根据公开报道进行了梳理。
闪电只偏爱广州“小蛮腰”?
全球多座摩天建筑屡屡被闪电击中
公开报道显示,全球多座城市地标、摩天建筑(高楼)被拍下遭雷电闪击画面,均引发广泛关注。
今年3月29日傍晚至夜间,广州遭遇强对流天气。有市民目睹广州地标广州塔,在雷雨期间被闪电击中塔尖。此前,2020年6月11日前后几天,广州被雷雨天气笼罩,有网友也发布广州塔“被闪电击中”的画面。
香港一高楼被闪电击中。图片来源/看看新闻视频截图
天文台署理高级科学主任林学贤表示,一般而言,高处或导电性高的物体较易被雷击,但每次闪电实际击中位置会受很多因素影响,有一定随机性。单从网上流传的影片来看,因不知屋内情况,未能确定该单位被击中原因。
有人质疑事发大厦有避雷针为何仍会被雷电击中?香港气象学会发言人、香港天文台前助理台长梁荣武解释,避雷针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能保护大厦,但科技不可能做到百分百保障;且闪电非行直线,而是不规则的“之字形”,因此雷电未必每次都能击中避雷针。虽然雷电击中建筑物的几率很低,但仍会发生。
梁荣武表示,现今的高楼大厦设计非常安全,即使雷电击中大楼的墙身,也不会对屋内住客造成伤害,因此市民在雷暴期间留在家中是非常安全的,但最好要远离窗户。香港工程师学会电机分部发言人何永业表示,避雷系统并非百分百保证,系统只是令吸引闪电的几率达到最高。这次吸引不到,不代表保护系统失效。他提醒在雷暴期间,市民应留在建筑物内,远离金属窗框,避免意外发生。
普通民众如何防雷电?
在家不要靠近窗户,外出尽量躲进建筑物
在我国,除部分低矮建筑物外,绝大多数建筑物均需要按照国家设计标准进行建筑物防雷设计,尤其是高层建筑。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理事长沈育祥表示,上海的建筑防雷措施做得很到位,请市民放心。但是以防万一,雷雨季节的防雷电工作不可掉以轻心。虽然打在窗户上的雷电会通过接地装置立即引入大地,沈育祥仍然建议雷雨天气不要靠近窗户,更不要用手去摸窗框。安坐家中时,应尽量不使用连接电源的电脑,也最好不要接打电话。
夏林提醒,市民外出时一旦雷雨发生,应及时躲进建筑物内。尤其是如果有学生冒着雷雨仍在操场上活动,校方应及时通知学生回到楼内。
如在户外遭遇雷雨天气时,寻找有完善防雷措施的建筑物,如大型商场、医院、住宅区等。如果处于山区,应远离山顶、山脊等高处。雷雨期间,不要触摸和接近避雷装置的接地导线,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等。
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室外没有任何避雷设施,更容易遭受雷击。因此在春夏季雷电活跃期间的雷雨天气,应尽可能避免在空旷场地活动。假若一时躲不开,也尽量做到不要贴临高耸的树木、电线杆、金属栏杆等,保持至少4-5米的距离。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广州,闪电,雷电,避雷针,建筑物,建筑,雷雨,天气,防雷,雷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