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网 一起学习网


梅大高速涉事边坡:脆弱地带与养护之困

新闻资讯 边坡,路段,路基,灾害,澎湃新闻,点位,梅州,路面,gnss,事故 05-12

除了轮毂,其他车身残骸像裹着泥浆的纸团,已经难以辨认。

5月7日凌晨一点,在S12梅龙高速东延段K11+900m,这些从塌方处搜寻出来的零部件摆在路旁。完整些的车架,已安置在梅州大埔县交通运输管理局附近的空地上,事故车辆大多凹陷变形、玻璃破碎,残存车架上裹着泥沙;部分车辆车头引擎处缺失,留有明显烧毁痕迹;每辆车均喷有红漆数字标识,从“1”到“23”。

据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塌方救援新闻发布会,截至5月2日14时,已发现23辆车陷落,48人死亡,另有3人DNA待进一步比对确认;30人受伤,目前无生命危险。

澎湃新闻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本次塌方路段曾在2022年8月出现水毁病害,坡面溜塌、急流槽损坏,此后进行了加固及完善排水。修复工程方案从2023年的4月到9月分批建设完成。

此外,澎湃新闻走访获悉,在事发前这一路段或周边曾经多次巡查养护。其中,塌方前一个月,至少有5批次的养护人员曾在塌方处前后一公里内进行了排水系统清理等工作;塌方前一周,还在周边约500米处回填封缝了二级边坡平台的局部掏空,以及砍倒伏树,最近距离约三十米;有养护人员称,在塌方前一小时左右,经过涉事路段未发现路面异常。

作为梅大高速的营运管理方,广东大潮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下称“大潮公司”)梳理的2024年梅大高速重点边坡有41处,包含此次塌方点位的K11+870-K12+153下行路堤边坡位,且安装了GNSS自动化监测设备。

从事岩土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的学者陈志鹏告诉澎湃新闻,山区公路一般不会进行特别加固,“要平衡安全和经济”;高速公路设计会考虑50年、100年一遇的暴雨、洪水,但遭遇极端恶劣天气,也可能超出公路的承载能力。

在行业内,边坡路基的巡护也受制于资金、人力、技术等,即使是边坡位移智能监测设备GNSS也可能有监测盲区。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副教授李家春向澎湃新闻指出,若塌方是突发的,那GNSS设备可能来不及预警。

另据新华社5月4日消息,塌方灾害发生后,广东省政府即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灾害调查评估组,目前灾害原因正在调查评估中。

5月1日,大埔县三河镇部分道路因路基存安全隐患,进行封闭

梅大高速涉事路段配备的自动化设备监测

形似“蘑菇头”的MIS30普适型GNSS监测机嵌有出厂日期为2023年9月2日的太阳能板,设备生产商为广州吉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吉欧电子),可监测到毫米级的平面和高程位移变化。

设备会在哪里布点?

吉欧电子的技术人员介绍,安装此类设备要按照国家的监测规范,找地质专家、监测专家评审,根据边坡的发展情况、岩层情况、降雨量条件、坡度条件评估设备要装的站点。

一家在北京的GNSS设备供应商告诉澎湃新闻,一般会在一些存有滑坡或塌陷隐患的地方布点。

监测时,一套设备测一个点的三维坐标,为点状监测。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副教授李家春说,“设计的时候已考虑过连续降雨情况(的正常使用),会综合考虑所使用的太阳能板的功率、蓄电池容量。”

如何设置预警阈值呢?前述供应商表示,“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可能有的地方一年(位移)变化10厘米也不需要预警,也可能有的地方一天变化5毫米就需要预警。预警发布后,会要求人去检查、处置或抢修。”

吉欧电子的技术人员称,一般“一小时设备出一次数据”给监测单位,具体到这一事故中,若有预警信息,会发送给广东交通集团下属的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此外,数据还会上传到省市平台,并同步到国家平台。

关于事发前华路公司和当地自然资源局有否收到预警,澎湃新闻联系相关部门未获回复。

路桥工程师王磊指出,即便依靠仪器监测,如果路线太长,也很难对所有路基都监测。

另外,李家春在澎湃新闻采访中谈到,塌方分为缓慢型和突发型的,只有前者能用GNSS发出预警。但如果此次灾害更多因为土壤含水率迅速增加,监测地下水位或水压或许更有效。

而关于防止雨水入渗土壤,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翟钱介绍了在新加坡已经得到推广和应用的毛细屏障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阻滞雨水的入渗,同时也不会影响土体中水分的日常蒸发。“毛细屏障系统主要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绿化层,可种植绿色植被;第二层为细颗粒层,主要作为排水层;第三层为粗颗粒层,主要作为止水层。”

陈志鹏称,这次事故提醒,边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水平有待提高。他告诉澎湃新闻,要想防范类似山区公路塌方,工程设计、养护应配备具备岩土专业知识的工程师;然而目前国内岩土工程师地位不高,招标时遭遇压价,工作计划也难以做到深入细致,一旦在工作中发现问题,道路的维修费用和通行效率又可能成为掣肘。

事故发生后,5月4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举行全省视频调度会,要求迅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大排查,重点针对“山边、水边、村边”结合部,临山、临崖、临坡等易成灾地段,已建成或在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发现风险隐患,立即落实管控措施,把各类风险降到最低。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以及监测点各项数据的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要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好人员撤离避险。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胡军涛、张婉婉、陈志鹏,王磊、周仕诚、张岳为化名)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路段,澎湃,路基,梅州,灾害,大潮,大埔县,广东,事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