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网友,在67岁老人的短视频里“问诊”
记者/朴云
编辑/郝鸣
苏红星在整理果树种植资料
从线上到线下,课堂开在了田间地头
开始发短视频后,苏红星更忙了,一年中有300天都奔走在路上,足迹南到海南三亚,北到齐齐哈尔,西至新疆。
今年春节后,他就在全国“追着春天跑”。先到海南,又到广东、云南,再一路向北,最后抵达东北。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进入春天的时间不同。“做农业,要抓住每个生长的节点。”因此,他总是火急火燎。
这段时间正值春耕。他说,错过了春天,果树不能保花,就结不了果,“果树的季节管理比农作物更重要,农作物一耽搁,最多3个月,果树一耽搁,就是两年”。他的短视频也跟着节令走。每个植物到了关键的节点,要做相应的季节管理,他就发一期视频。
最近,入夏的桃树要塑果,套袋和除夏季虫害,他就在到访的桃农园子里,和桃农共创了科普视频。
对于这个农技专家,发视频最难的环节,是配字幕。他的安徽口音重,怕网友们听不懂。苏红星没上过学,到了部队才扫了盲,自学文化知识。因为不会拼音,配字幕时他只能在手机上用手写,一个字一个字输入。配一次字幕通常要耗去一个小时时间。
但苏红星对此乐此不疲。“年轻人爱好干农业的不多,多数是老人留守在农村,看到这一点,我辛苦点也要把这些知识传播出去。”
为了让听似艰涩的农技知识能更好地传播,他颇费了一番心思。果树收成后,农民们原本习惯不管不问。苏红星打了个比方,说这时要施“月子肥”,做营养管理,“因为果树落果就和女人生小孩一样,消耗了大量能量,要及时补充”。
这两年,詹玉生在苏红星不同节令的田间课堂里补了课。他四十多岁,在上海打了十几年工,父母老了,孩子也要陪读,才返回了家乡。对于种植,他是十足的门外汉,以为能简单上手,贸然进了场。
通过抖音,很多像詹玉生这样的新农人找到了苏红星。在浙江建德,几个30岁左右的青年投身生态农业,邀请他讲解怎么用紫云英堆出生态肥。他们原先在家里的作坊工厂工作,因为疫情效益骤降,转型农耕。欣赏这些年轻人的热情,苏红星从春耕起就担任他们的“导师”,最近的夏播,又专门赶去教他们种植生态玉米。
抖音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农具”。《2023抖音三农生态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苏红星和其他农技专家、专业创作者们所讲解的果树嫁接类内容,最受新农人欢迎,视频总量同比增长516%,播放总量达7.5亿。
截至目前,抖音上的“新农人计划2024”话题下共有37.5万条作品,总播放量为627.5亿。3月29日,抖音还上线“新农人计划2024·大地耕春”活动,已有2.6万名创作者发布12.2万条春耕视频,累计获赞1.1亿次。
最近,苏红星做了一场直播,在直播间里讲解如何用生态肥种植农作物,最高峰时有1.5万人在线观看。
有人评论,“这才是农民需要的农业专家”,“确确实实讲了农民的心里话,也确实解决了实际问题”。这让苏红星感到欣慰。以前,他的一场培训最多只能覆盖200多个农户。下了课,他们往往意犹未尽,把他团团围住提问。现在,借助短视频和直播间,农技知识的传播打破了围墙。
“只要还跑得动,哪里有需求就还会去。”五一假期前,苏红星又一次造访了詹玉生的果园。返程车票不好买,他干脆就地停留,又到访了几个农户。假期一结束,他马不停蹄开启“出诊”,三天时间内,就跑了浙江、江西和福建三省。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果树,果农,果园,农技,视频,农户,桃树,田间,农人,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