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合声明》多次点名美国及其盟友,俄专家这样说
(文/观察者网 齐倩)5月16至17日,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对中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这也是其开启新一届总统任期后的首次出访。此时正值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两国元首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并签署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普京为何将中国作为首访国?怎样理解中俄《联合声明》中多次点名美国及其盟友?俄罗斯为何如此看重远东地区?俄罗斯高层近期的人事变动是否与其经济转型有关?围绕这些问题,观察者网与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讲师奥列格·亚诺夫斯基进行了一次对话。
亚诺夫斯基认为,“黄金十亿人”或者说是“西方集体”,正在进行一场绝望的斗争,以维护所谓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防止中俄等独立自主的“全球权力中心”出现在世界舞台。
他表示,今天,西方正尽一切削弱俄罗斯;明天,他们将破坏中国周边局势。对俄罗斯来说,中国被视为一个关键参与者和“全球权力中心”,不可避免地处于引领建立新的、公正世界秩序的变革最前沿。面对西方维护其霸权的新殖民主义行为,俄中需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拥有多样主权国家和多元文明的世界。
亚诺夫斯基强调,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经贸伙伴,两国间合作必将不断深化和发展。远东地区是中俄优先合作区域,在该地区建立新的、可替代的物流和生产链至关重要。
亚诺夫斯基提到了俄罗斯高层近期的人事变动,称这与该国经济转型息息相关。他指出,面对来自西方前所未有的压力,俄罗斯正向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式过渡,促进军工复合体和民用领域实现协同工作并相互支持。
5月16日晚,普京抵达哈尔滨。图自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俄乌冲突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俄罗斯的经济转型,这股势头之后有可能保持下去吗?最近的人事调整,是否也与此相关?
亚诺夫斯基:俄罗斯针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无疑对俄罗斯联邦经济结构的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我们谈论的是俄罗斯在面对西方前所未有的压力(超过1.6万次制裁)的情况下,向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式的过渡。这一转变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保持经济增长并创造经济模式的总体弹性;顺便说一下,新任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恰好负责此事。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加速和高效的工业化,不仅基于大规模生产,而且基于技术的发展。
在新的人事变动下,我们看到这两个领域如何得到加强并成为绝对优先事项。俄罗斯已对西方立场不抱幻想,准备进行全面经济转型,随后是军事工业综合体(MIC)、科学和民用部门的经济模式。从科学和与经济互动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了官员的声明与人事变动显然与俄罗斯2月28日发布的科技发展战略有关。
从人事变动的角度来看,普京总统一再表示需要将武装部队和军工复合体的经济“融入”国家的整体经济。从宪法机构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的工作角度来看,新任秘书、前防长绍伊古负责军工复合体委员会,该委员会也负责与中国的技术和军工合作。在政府关键职位上,我们可以看到主管工业事务的曼图罗夫担任第一副总理。其他许多地方也是如此。
总统还表示:“俄罗斯联邦必须尽双倍、甚至是三倍努力发展国防工业。”
总的来说,我们看到的人员构成完全能够应付我们当前在全球转型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并展示了我们开始完成将俄罗斯经济转变为适当形式的工作。这种形式由总统指定,现在,军工复合体和民用领域实现了协同工作并相互支持。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俄罗斯,中国,观察者,总统,两国,夫斯基,世界,俄罗斯联邦,秩序,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