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最高法的儿童节礼物:面对欺凌,鼓励勇敢地自卫和反击
新闻资讯
换而言之,欺凌治理和未成年人保护,首先且主要应该由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来承担,他们应当采取各类措施预防欺凌的发生,并在欺凌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给受害者提供保护和救济。
具体来说,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规定,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校园欺凌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预防、识别欺凌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在欺凌事件发生后,学校对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并依法处理,家长等监护人应对实施欺凌的“熊孩子”加强管教,并配合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处理。
总之,无论是电影《第二十条》,还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225号指导性案例,都向社会传达了这样的观念:邪不可压正,法不能向不法低头;面对暴力伤害,法律鼓励受害者勇敢地自卫和反击,这是你的权利,也是正确的选择。
希望这一观念通过各种形式进入所有孩子的头脑,既让那些实施暴力的孩子懂得约束自己的恶行,更让那些遭受暴力伤害的孩子懂得如何正确应对,并在反抗时更有信心和底气。
最后但最重要的是,全社会都要承担责任,让校园不再有欺凌,让孩子有健康成长的安全环境。任何暴力,无论是来自欺凌者的施害性暴力,还是来自被欺凌者的防卫性暴力,都是伤害,既然是伤害,那就越少越好。希望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伤害,只有关爱。
“法治理想国”由中国政法大学教师陈碧、赵宏、李红勃、罗翔共同发起,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栏目。
主编 | 萧轶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正当防卫,暴力,孩子,未成年人,小江,这一,法律,最高人民法院,正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