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外交部首席翻译出任驻外大使
据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官网消息,2024年6月3日,中国新任驻比利时王国特命全权大使费胜潮抵达布鲁塞尔履新。驻比使馆有关负责人赴机场迎接。费胜潮是中国第十六任驻比利时大使。
这是费胜潮第二次作为大使出使。此前,他担任中国驻索马里大使。
如今的年青朋友知道外交部华春莹“华姐”,熟悉“谦谦君子”汪文斌等外交天团成员,可能对费胜潮并不是太熟悉。其实,费胜潮与“华姐”等外交部“70后”优秀干部一样,也是“70后”,出生于1973年10月。“70后”已经担任两任驻重要国家或艰苦国家大使,在外交部并不多见。
费胜潮的“高光”时刻始于当大使之前,他在外交部翻译室曾是“神”一样的存在。十年前,他是我国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会见英语国家政要的首席翻译。他业务精炼,为人低调朴实,曾担任外交部翻译司副司长,我们都是全国青联委员。外交部29个司局级单位,没有一两把“刷子”,不敢在翻译司当司领导。
费胜潮毕业于武汉大学,因崇拜周恩来总理而毕业后选择到外交部工作。据媒体报道,费胜潮曾于2012年8月回母校武汉大学做了题为“翻译技巧和外交知识”的讲座。费胜潮说,虽然当时进入翻译室实习的是11人,但当时进入外交部实习的总共有200人。他和这些人一起走进为期三个月的“魔鬼训练营”。 “训练营主要是练记忆,通过高强度练习来掌握记忆方法。”他介绍,每天上午看新闻,下午看专题新闻,熟悉题材、外交词汇等等。每周一次小考,排在后两位的都要公示出来,“扛不住就走人”。通过半年的“魔鬼训练”及层层考试,最终只有4-6人能进入翻译室英文处。第一次做翻译是做的同声传译,三个人一组,因为紧张和辛苦,每20分钟就需要轮换。结果费胜潮那次没有被换下来,领导称“你还可以继续干”。
费胜潮并非毕业于外交部高级翻译传统毕业的北外、北语、二外、北大等高校,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年轻时候就创造了翻译的最高境界,之后又担任驻外大使,他的经历对当代的年轻人不无启示。
他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他是“知识二代”,“读书二代”。他的父亲曾是武汉大学数学系教授。他的成功说明,有了梦想才有伟大的开始。只有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人,才能真正驾驭自己的命运,才能保持家庭的兴盛。把不成功主要归结于人云亦云的外界因素,永远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外交部,大使,比利时,武汉大学,他是,熟悉,索马里,国家,知识,布鲁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