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网 一起学习网


河南农民:10年都没这样旱过

新闻资讯 河南,流量,水库,玉米,降水,小麦,中国新闻周刊,农户,张涛,黄河 06-19

干旱究竟还会在多大程度上

影响河南粮食产量

还需要密切关注气象的走势

下雨了。

对经受“烤”验多日的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东皮营镇某村的村民来说,这场人工降雨期待已久。

42岁的村民齐婷没高兴太久,两个小时后,雨停了。“下得急风又大,气温还这么高,估计对旱地缓解作用不大。”她家的浇水设备都在地里,还得接着浇水。

在中原粮仓,无数农民正在为给农田浇水的事发愁。今年4月下旬以来,河南省平均降水量26.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5%。截至6月13日,大部分地区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超60天,郑州等10个地市在70天以上。

河南省气候中心在6月12日发出了干旱橙色预警,周口、驻马店、平顶山、洛阳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已持续10天。

在田间地头,昼夜不分地灌溉农田成了常态,气温太高,浇完的田很快又干了,还需要浇第二遍。

孟津区会盟镇是北方少有的水稻产区。当地农民正在插秧。摄影/本刊记者 王宇

孟津区会盟镇是北方少有的水稻产区。当地农民正在插秧。摄影/本刊记者 王宇

6月16日,上蔡县也下了雨。在东洪镇,雨只下了二指深。李宏耷拉着脑袋,伸手比了比。开闸放水又下过雨,但李宏还是得在毒日头底下,继续抽井水浇地。而在上蔡,像他这样抽井水浇地的农民随处可见。

和周口市西华县村民齐婷的发现十分相似,李宏发现,抽上来的井水已经“泛花”了,这意味着地下水水位下降得厉害。但这才是播种后第一次或第二次浇地。如果干旱仍在持续,要保证庄稼存活、生长,就要保墒,也就意味着隔四五天就得浇一次水。

但在这样的抽水频率下,地下水如何保障?驻马店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主任董新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地下水的水源补充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天然降雨补充地下水源;二是水利工程蓄水渗透;三是大中型灌区在放水时有渗透;四是利用跨地区调水时的渗透。

对河南这个一直在治理地下水超采难题的农业大省来说,如果干旱持续,井灌区如何解渴,还有待进一步动作。

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副院长卢为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如果只是6月份干旱,后面雨水正常,全年粮食产量未必受到很大影响,“但是如果七八月份还干旱,尤其是开花期干旱,那就很难说了”。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6月15日,河南省夏播面积8102.8万亩,占预计面积的90%。全省秋作物受旱面积达1016.8万亩,累计浇水面积达8844万亩次。干旱究竟还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河南粮食产量,还需要密切关注气象的走势。

(齐婷、张涛、秦豪、李华、何晨、刘琳、贾洋、李宏均为化名)

记者:王宇 解雪薇 张馨予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干旱,河南,驻马店市,河渠,河南省,灌区,孟津,水库,上蔡县,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