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被结婚”6次,只因她在火车上的一次疏漏
大数据监督防止“被结婚”
事实上,李芬的遭遇并非个案。婚姻登记信息联网后,衢江区检察院还在2023年受理了两起类似案件,除了冒用他人身份登记结婚外,还存在虚构身份等虚假登记的情况。
就如何杜绝冒名登记、虚假登记问题再次发生,衢江区检察院向该区民政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以期通过数字化专项排查、人像比对技术的应用来杜绝此类问题发生;同时明确若当事人存在实质性婚姻关系的,也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变更婚姻登记信息。
对此,衢江区民政局及时作出回复,依照民法典相关规定,对李芬这起冒名顶替婚姻登记依法予以撤销,并同步开展辖区内冒名顶替或弄虚作假婚姻登记专项排查,进行查缺补漏、信息完善等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婚姻登记数据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目前衢江区民政部门依托浙江省婚姻登记管理系统的迭代升级,通过数据赋能,运用人像比对、人脸识别等技术已基本实现“人证合一”核验、电子档案采集管理等信息化管理,确保今后婚姻登记“人证一致”。
与此同时,针对涉婚姻关系案件中当事人维权难问题,衢江区检察院与当地民政局、法院、公安机关多次协商,形成了《关于妥善办理涉婚姻关系案件的会议纪要》,就处理冒名顶替、弄虚作假婚姻登记等引起的系列问题达成共识。
在依法办理李芬案的同时,衢江区检察院通过大数据赋能加大监督力度,实现从个案监督到类案监督的提升,努力让更多的人不受类似的婚姻登记问题困扰,有效防止“被结婚”。
李芬案办结后,衢江区检察院从该区民政局和衢州市柯城区民政局等调取了被撤销婚姻登记人员信息共90人,从浙江省检察机关裁判文书检索系统检索到重婚罪人员信息共45人,将上述数据信息与浙检大数据应用平台上的法院裁判文书信息进行交集比对,发现可疑人员8人,最终查实4起错误的民事生效裁判。
在衢江区检察院成功监督的基础上,衢州市检察院及时在全市推广“涉冒名顶替办理婚姻登记”民事检察监督模型,开展数字专项监督活动,监督效果进一步扩大。
(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本文有删减)
本文杂志原标题:《3年登记结婚6次,怎么回事》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民政局,检察院,江区,婚姻登记,法院,衢州市,婚姻,冒名顶替,公安机关,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