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越南看中企大出海,“成色”究竟如何?
【文/ 林雪萍】
失效的时光机模型
越南现在离追上中国还差多少年?胡志明市相当于中国十年前的郑州,还是二十年前的深圳?将东南亚城市的当下,跟中国城市的往事进行相比,这是国人乐此不疲的游戏。
人们习惯用这种“时光机”理论来理解胡志明市、曼谷、雅加达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然而,如果真的在城市现场,看一下周围斑驳多样化的境况,会感觉到“时光机”模型并不太适用。这种纯粹的历史穿越机,是一个过于简单的照搬类比模型。它忽视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往往是压缩了各种时间片段的蒙太奇剪辑,跨越时空的要素会纠缠在一起。
越南现在人均GDP收入是4200美元,大概相当于中国2009年的水平。然而这个城市里依然有繁荣的数字经济,属于当下这个时代。例如东南亚流行的打车软件Grab,或者网红经济。胡志明市的最高建筑“地标81”,大堂里梳妆得体的男女老少,排着队依次到72楼喝咖啡,每人只需要40元,就可以在最豪华的酒店俯视穿城而过的西贡河。奢华之中,平民穿梭。
越南工厂 资料图
大雾迷茫之时,也并非没有可循之例。蜡烛这个小产业,也指引了新的光线。
从河内向南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宁平省的一家蜡烛厂在这里拥有6万平方米的工厂。到处都是瓶瓶罐罐,工人在这里装瓶、纺芯,最后拉直灯芯。
二十年前,蜡烛是中国最早遭受美国双反调查的行业。中国蜡烛制造商开始陆续地迁移到越南。这家企业迅速在越南选定工厂,而在订单充裕的时候,进一步在这里扩建了这所工厂。
啼笑皆非的是,当年提出反倾销调查的公司早已倒闭,而这条关税指令犹在。然而中国的蜡烛产业在这里顽强地活下来,并且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厂。美国蜡烛与香氛市场有130亿美元,基本都由在越南的中国厂家所供货。可以说蜡烛产业,被美国持续打压四十年而依然屹立不倒。
蜡烛常明,为中国制造点亮了一个充满亮色希望。这是中国制造未来的一个隐喻。所有当下的暴风骤雨,二十年前早有风波。
小记:两种活力的交织
河内的夜市生活,热闹得超过想象。潮热的空气里,街道被广泛挪用,成为餐厅的大厅。人们甚至将卡拉OK机搬出来,一试歌喉。由于越南是地产私有,规划局也无法迁移这些老城居民。因此,河内老区以粗放原始的方式恣意发展。脏乱有加,但却活力四射。
而当晨色渐明的时候,人气早早开始浮动。电器店在八点钟就开门,牙科医生也准时开工。摩托车大军已经涌上街头,密密麻麻地拥在路口。这股洪流的尽头,是一座座簇拥相连的厂房。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工业化劳动大军展现出另一番澎湃动力。这一次,中国制造则是最显著的推手。
两个不同色彩的光泽,辉映在一张张渴望生活更好的脸庞上,交织成一个城市的活力,交织成一个国家的未来。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越南,三星,中国,工厂,美国,胡志明市,河内,企业,海尔,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