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加拿大撕逼的来龙去脉
壹
1860年9月21日,大清虽大,但僧格林沁已经无路可退,因为身后,就是北京通州八里桥。
他的身边,是他的本部蒙古马队,一共17000人,摆开了一个“反却月阵”,另有直隶提督成保的绿营兵4000人、副都统胜保的京营5000人押后,作为预备队。
他的面前,是英法联军的军阵,英法各3200人。
上午7点,战斗打响,蒙古骑兵吸取了新河之战的教训,没有直接冲击英法联军用火炮、排枪和康格列夫火箭组成的强劲正面,而是以“斜抄横击”的打法,突击联军的侧面。
英法联军虽然用步枪和霰弹阻挡,但仍然没能阻止蒙古骑兵的冲锋。
300米,200米,100米,眼看就要冲入敌阵了,却见敌阵突然散开,伴随着尖利的哨子声,两排骑着高大的阿拉伯战马,平持装饰鲜艳流苏的长矛,脑袋用红布包裹的骑兵出现了。
但是印度丝毫不憷,你特鲁多现在说尼贾尔案有了证据证明是印度人干的,那你去年来印度兴师问罪的时候,原来没证据啊!?你没证据就把屎盆子往我头上扣?你特鲁多一个总理,这么不严谨?你才是把两国关系搞得这么糟的罪魁祸首!
然后印度马上宣布召回本国6名外交官,表明是外交官是我自己撤回来的,不是你赶走的。
同时,作为对加拿大的报复,印度还要求6名加拿大外交官限期离境,同时宣布对尼贾尔的继任者因德吉特·辛格·戈萨尔发布追杀令,摆明要不死不休了。
现在,球又到了特鲁多的脚下,就看特鲁多怎么踢了。
伍
加拿大和印度斗得热闹,而美国的态度,却很耐人寻味。
按道理来说,加拿大是美国后院,又同为昂撒人,美国应该支持加拿大。
可是相反,美国一直态度暧昧,并没有选边站队。
10月15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站出来和了个稀泥:来自加拿大的指控极其严重,需要认真对待。但印度仍然是“美国极其重要的合作伙伴”,新德里是华盛顿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更广泛愿景的关键。
说实话,这个表态,跟电视剧里面军阀跟撒泼的大房说:“你别闹了,二姨太怀着孩子呢”没什么区别,就差把偏心眼写在脸上了。
我们可以联想一下,当年蒋经国派情报局雇佣竹联帮分子到美国暗杀华裔美籍作家刘宜良(著名的江南案),美国是什么态度?外交施压,军火断供,最后蒋经国服软,蒋家王朝想传承下去的美梦,被“江南案”给弄碎了。
当年沙特暗杀美籍沙特裔记者贾迈勒·卡舒吉,美国是什么态度?拜登把沙特称为“贱民”,国际炒作,G7施压,最后小萨勒曼交了很大一笔投名状,才勉强过关。
现在呢?印度特工不但在加拿大杀人,甚至还跑到美国策划杀人,美国是什么态度?
基本都是低调处理,没有炒作。
为什么?
因为印度对美国有用。
在中美博弈陷入白热化的今天,印度一方面与中国有领土纠纷,另一方面也是承接美国“去风险化”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是美国施行“印太战略”的重要伙伴。
而加拿大呢?虽然是五眼联盟、G7、北约等西方阵营,但在制约中国方面,作用显然没有印度大。
当政治需求和价值观需求二选一时,什么“人权”,什么“生命至上”,都不重要了。
而印度之所以敢如同一头“战象”一样乱撞一气,丝毫不怕“影响大局”,根本原因,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拿捏住了西方国家有求于自己的“软肋”。
所以,特鲁多这次发难,注定达不到目的。就算再不甘心,没有美国的支持,特鲁多也只能咬碎了牙往肚里咽。
而经此一役,印度也再次看清了西方国家的虚伪本性,未来一定会更有恃无恐,后续的暗杀行动,也注定不会停止。
但是,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人能靠暗杀成就大事,国家也一样。
锡克人的问题,是历史纠葛和现实利益交织造成的困局,在如今大国博弈的变局之下,印度不想着搞民族和解,偏偏去搞暗杀,有点舍本逐末了。
就像以色列一次次对哈马斯、真主党、伊朗高层的暗杀一样。
看似打倒了敌人,实则打倒了自己。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印度,加拿大,锡克教,旁遮普,特鲁,斯坦,美国,印度教,甘地,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