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季:雷暴哮喘刷屏,打鼻炎针管用吗
近年来,国内过敏疾病的患病率增长得特别快
家在北京的高晨今年30多岁,已有20年的鼻炎史,主要对蒿草和尘螨过敏。8月以来,她已经到北京市一家三甲医院打了两次“鼻炎针”。打第一针前,高晨的眼睛已经肿起来。因第一针打完20多天后又出现轻微过敏症状,高晨8月底去打了第二针。“当时医院门诊的走廊上,甚至注射室都挤满了人。”她说。
9月7日,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程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最近几周,他所在医院,前来就诊的过敏性疾病患者明显增多。程雷表示,春秋季过敏患者最多,主要涉及鼻炎、哮喘、湿疹等疾病。8~9月,是秋季花粉过敏患者的就诊高峰期,北方地区更是如此。
9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暴雨过后,当地多家医院就诊的咳嗽、哮喘患者增加。呼和浩特市卫健委回应,出现此现象与雨后花粉浓度过高引起的雷暴哮喘有关。据媒体报道,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工作人员称,9月2日到医院看这种病的患者约800多人。
“呼和浩特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9月1日发消息称,8月1日起,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城区花粉浓度持续上升。截至9月1日,城区南部、中部、东部最高浓度均超766粒/1000平方毫米,较去年同期值均偏高。除了呼和浩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花粉浓度播报小程序,9月1日以来,内蒙古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的花粉浓度均处于高位。山西大同等地也出现了雷雨后哮喘病例。
北京同仁医院过敏性鼻炎手术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来源:中新图片
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疼痛科主任熊东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在疼痛科已被使用数十年,并非用于专门治疗鼻炎。他介绍,这种手术一般会使用一定比例的5毫升左右局部麻药,注射至颈部两侧的星状神经节。“现在单一使用阻滞慢性疼痛治疗,临床上已经越来越少了。”他说。
熊东林表示,这种手术需要一定的操作资质和技术支持,比如操作医生需要具备成熟的麻醉学临床知识,并了解神经节阻滞,医院相应的治疗室还要准备抢救设备,以应对突发状况。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借助B超,有助于注射时准确定位,安全性得以提高。不过,如果医生误将药物注射进血管、椎管等部位,患者可能面临局麻药中毒、抽搐、全脊麻、心脏骤停等风险。多次注射还会反复穿刺星状神经节,长期注射存在感染、神经节损伤等风险。神经节受损,可能会导致声音嘶哑、眼睑下垂等。
高晨的诊断单上,星状神经节阻滞术需要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和灭菌注射水。熊东林表示,前两种药分别属于局部麻醉药和激素。“给鼻炎患者注射激素,肯定有效果。但注射这种‘鼻炎针’,即便患者症状出现缓解,也难以判断是激素起了作用,还是星状神经节阻滞起了作用。长期打激素,还会带来股骨头坏死、糖尿病等风险。”熊东林建议,如果一定要打“鼻炎针”,对于药物已无法起作用的难治性鼻炎患者可考虑尝试,但要到正规的三甲医院诊疗。
星状神经节是颈部交感神经节之一,距离椎动脉较近。交感神经一般支配着人体的血管和腺体等,因此,这种手术最初是被用于头颈及上肢疼痛性疾病治疗,如偏头痛等慢性疼痛性疾病。熊东林表示,这种手术能起到缓解鼻炎的作用,可能是因为神经阻滞能阻断交感神经,减少分泌物,从而缓解鼻子肿胀、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症状。
在熊东林看来,如果打完“鼻炎针”,鼻炎一两年内都能得到缓解,应该是神经阻滞起了作用,如果打完一两周就过敏症状再现,可能是激素缓解了症状。不过,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不同于星状神经节,蝶腭神经节是影响鼻黏膜分泌的神经节,位于鼻腔黏膜后部鼻道下方。2018年7月,国内首部英文版《中国过敏性鼻炎诊治指南》明确推荐可以通过干预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熊东林分析,蝶腭神经节射频调控和热凝术对鼻子更敏感,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更明显。不过,这种手术操作上难度更大。“两种神经节治疗相比,更推荐蝶腭神经节阻滞治疗难治性过敏性鼻炎。”他说。
程雷表示,通过神经节阻滞或中医针灸的办法治疗鼻炎,有一定效果,但对长期疗效要理性看待。在程雷看来,目前,尚缺少对此长达三年以上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以及大样本随访观察,因此,很难将上述方法视为克服过敏的完美疗法。
“过敏的本质是因为患者接触到过敏原,如果无法隔绝过敏原,无论用哪种治疗手段,疗效都是暂时的。”程雷分析,过敏是慢性疾病,一般能做到不发作或少发病,尽可能降低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就已经算控制得比较好。过敏症状缓解不等于过敏自愈,过敏性炎症还持续留存在体内。
“目前最关键的一环还在于对过敏反应的预防上。”程雷举例,花粉过敏会导致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甚至哮喘。他分析说,南京法国梧桐的花粉一般都是在3月下旬开始飘,持续到5月中旬。对法国梧桐花粉过敏的患者可以在3月初,提前使用抗过敏药进行预防,比如抗阻丸药、鼻喷药等。蒿类植物的花粉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初开始出现,这类过敏患者可以从7月初进行预防性治疗。“目前可用于预防性治疗的药物较少,主要有口服抗组胺药和鼻喷糖皮质激素等。”他说。
陈杨建议,在哮喘高发季,哮喘病人外出需要戴口罩,严重患者可以戴N95口罩。在陈杨看来,脱离过敏原只是第一步,对于已经诱发过敏反应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相关治疗。哮喘是呼吸道常见慢性病,可防可控。确诊哮喘后,患者需要规律用药,一般持续治疗至病情稳定控制3个月后,可以停药。
程雷表示,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进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后者俗称“脱敏治疗”“打脱敏针”。国内目前开展的标准化过敏原免疫治疗,只能针对尘螨进行脱敏,既有进口制剂,也有国产制剂,其他过敏原国内还没有标准化的脱敏疗法。北京协和医院内部有针对宠物毛发、花粉等过敏原脱敏的生物制剂,不过仅限于院内使用,目前难以在全国推广。
“协和有9款过敏原院内生物制剂,针对的过敏原包括蒿属花粉和葎属花粉等。”尹佳表示,有的制剂针对多种过敏原。因为属于院内制剂,其他医院想用这些制剂,需要经过一系列漫长的程序流程。比如,其他医院要设有变态反应科,其医生和护士接受过北京协和医院的相应培训。药物调剂前,北京协和医院要和拟调入过敏原制剂的医院签订调剂协议,申报北京市药监局批准,外院要申报当地药监局批准,最后再报送至国家药监局注册司。这些审批程序走完,至少已经过去大半年,而一次批准的有效期为两年,药物的保质期则是两到三年。
“很多医院想用这类制剂,但看到流程太复杂,也就放弃调剂了。想要把这些制剂都变成可以在市场流通的新药,难度很大。”尹佳表示。
相较庞大的过敏性疾病的患者群体,国内设立过敏专科的医院数量较少,且相对分散,变态反应专科医师严重不足。尹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全国的变态反应专科医生只有300多人,要面对上亿人的过敏患者,医生和患者比例相差悬殊。同时,拥有变态反应科的医院全国不足100家。在没有设置变态反应科的医院,患者需要前往不同科室求助。一些医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了多学科联合门诊,把不同科室的医生集中在一起。
今年,尹佳曾接诊过一名来自江苏宿迁,患有鼻炎、哮喘、皮疹的多重过敏儿童患者,这位患者还伴随着胃疼。“孩子家长先后带他在耳鼻喉科、皮肤科、呼吸科、眼科多个科室挂号看病,最终效果并不理想。”尹佳表示,这就是为何要发展过敏专科的原因,过敏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当多种过敏病症在一个人身上出现时,需要联合治疗。未来,需要培养更多能为病人处理各种状况的变态反应专科医生。
(文中高晨为化名)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花粉,哮喘,患者,雷暴,过敏原,鼻炎,变态反应,榆林,榆林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