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网 一起学习网


优秀人民艺术家、国宝级大师…这些“荣誉称号”谁在买?谁在卖?

新闻资讯 艺术家,人民,艺术,记者,荣誉称号,大师,国宝级,社会,中国,全国,头衔,荣誉,作品,北京,学院,机构,文化,教授,证书,律师,工作人员,艺术大师,荣誉证书,从业者,利益,国家,评 12-07

只需花费数千元,就能收到一张证书成为“优秀人民艺术家”“国宝级大师”……在艺术圈,滥造荣誉称号的乱象依旧存在。

随着记者深入调查,一条买卖荣誉头衔的利益链逐渐显现。一些社会机构开展收费评比活动,不看实际艺术水平,只看出价高低,只要价码到位,立即颁发“证书”。有的不需要参加评比,只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和作品照片,就能戴上艺术界的“高帽”。

坚决抵制买卖虚假荣誉

一些艺术从业者自购牌匾、荣誉证书的现象较为常见,这股歪风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又该如何刹住这股歪风?

对此,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林晓珊教授分析,一方面,虚假“大师”“艺术家”践踏社会诚信机制;另一方面,追求虚名实则是物化艺术,滋生虚荣、浮躁、拜金等不正之风,给社会带来“精神污染”。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君律师认为,商业机构未经授权颁发此类称号,涉嫌伪造国家荣誉称号。如果利用民间商业性荣誉称号营销或牟利,实质上是通过虚假宣传来误导消费者,使其作出错误消费决策。这一行为违背反不正当竞争法,违反者会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被处以罚款等。

此类头衔屡禁不止,需要相关部门联手推出切实可行的药方,对症下药。

林晓珊认为,荣誉评价机制、胜任条件等,需要进一步健全和严格规范。“首先要从源头上避免此类评选过多,防止评选沦为钱权交易的附属品。其次,全社会要坚决抵制买卖‘国宝级大师’‘优秀人民艺术家’等虚假荣誉。”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助理教授、社会学博士于志强建议,要对“大师”级评选及其社会活动、发声建立严格的荣誉评价、保障以及监管体系。全社会应淡化“大师”名头,不以“大师”评价个人素养,让真正的大师回归学术。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艺术家,记者,荣誉称号,头衔,大师,艺术,荣誉,艺术大师,教授,荣誉证书